健康科普 | 孩子誤食有毒物質怎么辦
圖圖是一位4歲的男孩,初秋的一天,圖圖和兩個鄰居小朋友(一個2 歲半,一個3歲)在家玩,發現床底下有幾塊“紅薯干",咬一口是甜的,于是 3個孩子將“紅曹干”分吃了,圖圖多吃了一塊。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,3 個孩子先后都出現了惡心、腹痛、嘔吐癥狀。圖圖父母回家后發現,急送3個孩子到附近醫院搶救。此時,圖圖已經開始抽搐,且神志不清、口吐白沫。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,3 個孩子都脫離了生命危險。事后了解到,圖圖家里的“紅薯干”是一種劇毒毒鼠藥,主要成分是毒鼠強。

學齡前兒童好奇、好動,喜歡用口和手去探索周圍環境,看到什么東西都想塞嘴里嘗嘗。如果是安全的食物,那么沒什么危險;如果誤食家中藥物、毒物和家用化學品等,就可能發生急性中毒。如果家長缺乏緊急應對知識,后果將不堪設想。
臨床上,誤食有毒物質中毒者多在攝入毒物后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病,其典型癥狀為“上吐下瀉加肚子痛",部分患者伴有發燒、惡心、拉水樣便等癥狀。當懷疑孩子誤食毒物后,家長應該怎樣做?
應對措施

01嘗試催吐

如果有毒物質是在短時間內攝入,可以嘗試催吐(昏迷、驚厥患者及攝入腐蝕性食物者不宜催吐),越早催吐,毒物就清理得越完全。
具體方法:用圓鈍的勺柄伸進嘴里,刺激咽喉,引發嘔吐;亦可用圓頭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誘發嘔吐,以清除胃內毒物。
需要強調的是,催吐必須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進行。對于已經出現昏迷或驚厥的患兒,則不能催吐,應及時送醫院搶救。
02 暫停喂食喂水

誤食有毒物質中毒比較嚴重時,患者需禁食一段時間給腸道減壓。在此情況下,嬰幼兒一般可耐受 3~4小時。如果在這段時間內,寶寶仍嘔吐和腹瀉不止,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看醫生。當孩子表現出脫水征象——前囟門和眼窩凹陷、哭時少淚水、口唇干燥和尿量減少,應攝入適當淡鹽水,可促進致病菌及其產生的腸毒素的排出,減輕中毒癥狀;亦可上醫院打點滴,通過靜脈補液來糾正。
03 不要立即吃止瀉藥

嘔吐與腹瀉是機體防御功能起作用的一種表現,它可排出一定數量的致病菌釋放的腸毒素,故不應立即用止瀉藥。
04 嚴重者立即送醫

嚴重中毒者可造成脫水、昏迷或休克,進而危及生命,此種情況必須立即將孩子送醫治療并給醫生提供以下資料:食物的名稱,是水劑,還是固體食物;吞食量多少,從吞食到采取措施時的時間間隔;保留患兒的嘔吐物或排泄物,及時送當地衛生監督部門進行定性檢驗,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。
相關鏈接
生活中,隨時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,使其知道哪些東西不能隨便吃;家中所有藥品和可能有毒的家用化學品、消毒劑、殺蟲劑、化妝品、樟腦片、蚊香和鞋油等都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;藥品最好儲存在防止兒童開啟的安全包裝中,用后應立即蓋好并收藏到安全地方;不要讓孩子,特別是6歲以下的兒童自己拿藥吃;給孩子用藥前,家長要詳細閱讀說明書,嚴格按醫矚用藥。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