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醫指南

您的位置: 首頁 就醫指南特色醫療詳細

仁醫精術 |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新生兒心電定位下PICC置管術!

發布時間:2022-04-27 16:46 本文來源: 系統

近日,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應用心電定位技術,成功為一名孕31周、出生體重僅1.1千克且尚未脫離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極低出生體重兒進行了PICC置管。

PICC置管,為患兒提供了一種安全、方便、有效的靜脈給藥途徑。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中心靜脈置管團隊自2015年開展PICC置管術以來,已為約500名早產患兒成功開通安全的靜脈輸液通路。

她們利用科室有限的設備,不斷學習,創新將心電定位技術應用到新生兒PICC置管的導管尖端定位,并在較短時間內順利完成PICC置管,目前在該院尚屬首例。這標志著該院PICC置管技術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,達到了省內外PICC置管技術先進水平。

在心電定位下行PICC置管,是指在PICC導管置入過程中以導管支撐導絲為電極,通過同步檢測心房內心電圖,觀察心電監護儀上波形的變化,準確地調整導管尖端位置,確保導管置入合適的位置。

研究表明,由于中心靜脈尖端位置過淺,會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,減少導管留置時間,位置過深進入右心房、右心室又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、心腔病變、三尖瓣功能障礙或病變、血栓形成等。

為了減少PICC術后相關并發癥,延長導管使用時間,一般將PICC導管尖端置于上腔靜脈末端或下腔靜脈與右心房/右心室交界處。因此對PICC尖端進行定位更顯重要。而通過心電定位技術,觀察心電監護儀上特征性波形變化,可準確評估PICC導管尖端位置快速定位,固定導管就可以使用。借助X線照片可以更加準確地確定導管尖端位置。

新生兒科護士長劉芬介紹,傳統PICC置管后需經X線拍片確認導管尖端的位置,從置管完成到導管被應用這一段時間可能出現導管異位,此時,必須采取重復調整植入長度,重復X線拍片進行定位等措施。而當床旁X線攝片不能及時趕到的情況下,移動患兒反復往返放射科,容易增加導管脫出與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風險。

而應用心電定位技術,可將PICC置管操作和定位于病床邊一次完成,并能始終保持在無菌狀態下,及時糾正導管異位,極大提高導管尖端定位的準確性,避免在X線照射下調整異位導管帶來的損害,同時縮短了置管時間、提高護士工作效率,降低了患兒的住院費用,這對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治療與搶救有著重大意義。

該項新技術的開展,不僅提高了新生兒患者置管成功率,減少PICC并發癥的發生,有利于置管后尖端位置的動態監測。同時,還可廣泛推廣應用于成人病區,以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,提高一次置管到位率,從而減少醫患雙方耗時的檢查,增強患者滿意度。

文章來源 | 王競 劉滔
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

仁醫精術 |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新生兒心電定位下PICC置管術!
国产黄色网址

<li id="hfb2s"><acronym id="hfb2s"><kbd id="hfb2s"></kbd></acronym></li>

  • <bdo id="hfb2s"><strong id="hfb2s"><bdo id="hfb2s"></bdo></strong></bdo>

      <rp id="hfb2s"><ruby id="hfb2s"><blockquote id="hfb2s"></blockquote></ruby></rp>
      <th id="hfb2s"></th>